“你看这组数据,72辆东风天龙全年出勤率98%,比我们内控指标还高出3个百分点。”四川峨眉山峨胜物流发展有限公司雷建华厂长指着办公桌上的运营报表,身后的落地窗外,3辆东风天龙牵引车正依次驶出公司——车头的“东风天龙KL”标识格外醒目。报表旁,一叠泛黄的车辆保养记录与合作协议整齐叠放,无声诉说着这家西南物流企业与东风商用车的深厚羁绊。

三十年不解缘:从单车到舰队的信任积淀
“我们老板常说,峨胜物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东风车的迭代史。”雷总的话语里满是感慨。故事要从1992年讲起,彼时峨胜物流的创始人还是一名个体驾驶员,第一辆座驾便是东风卡车。“那时候跑乐山到成都的水泥运输,全是砂石路,东风车拉着10吨货爬坡过坎,从没掉过链子。”这份“皮实耐用”的印象,为后来的深度合作埋下了伏笔。
2001年峨胜物流正式成立,在众多品牌中,老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东风商用车。“不是没试过其他品牌,但跑水泥运输的都知道,四川的山路磨车得很,只有东风能扛住。”雷总翻开公司的购车台账,页面上记录着清晰的近年轨迹:2024年一次性更新45辆东风天龙旗舰燃油牵引车,2025年再添25辆东风天龙KL燃气牵引车,今年又购入2辆东风天龙新能源牵引车试用。截至目前,公司累计购置东风车已达280余辆。

最让雷总引以为傲的,是车辆的可靠性数据:“公司绝大多数更换的车辆都跑到了180万公里无大修。”去年退役的一辆2015款东风天龙燃油车,至今还停在公司角落,“老板特意交代留着,说这是‘功勋车’,见证了我们从几十辆到上百辆的成长。”
全场景硬核适配:水泥运输的“天龙解决方案”
作为承包成都周边水泥运输的龙头企业,峨胜物流的运输场景堪称“西南路况百科全书”:从乐山到井研的盘山公路,到宜宾乡村的坑洼村道;从成都绕城高速的干线运输,到云南昭通的跨省长途;从普通建筑水泥,到四川石油管理局急需的油井特种水泥,“什么样的货、什么样的路,我们都遇到过。”雷总说。

45辆东风天龙旗舰燃油牵引车,主要承担云南昭通、广元等远距离运输任务,单程动辄500公里以上,且多为山区高速。“油井水泥对时效要求特别高,有时候石油管理局二三十个井同时开工,货得连夜送。”司机王师傅有着12年驾龄,常年跑乐山至昭通线路,“这段路要翻乌蒙山,连续18公里的下坡加弯道,东风天龙的制动系统特别稳,标载33吨跑下来一点不飘。”
车辆的动力链表现更让他称赞:“康明斯发动机低转速就能爆发大扭矩,爬坡不用频繁换挡,百公里油耗比同级别其他车型省2升多。”雷总补充道:“我们对燃油车的内控油耗有明确标准,配合双司机轮班制(当天出车、次日休息),单辆车每月能跑1.2万公里以上,完全能满足中长途时效需求。”

25辆470L东风天龙燃气牵引车,是成都周边运输的“主力军团”,负责犍为、夹江等半径200公里内的运输任务。“这些路线省道、县道占比60%,还有不少乡村道路,对车辆灵活性和经济性要求高。”雷总算了笔账:“我们自建了加气站,天然气成本比市场价低,燃气车每公里成本比自家燃油车省很多;一辆车每月跑9000公里,累计省下的费用很可观,比用市场加气的车还多一层优势。”
司机激励机制更放大了这份优势。“公司对燃气的核定是,百公里32公斤,燃油百公里是31公升。气耗和油耗低于核定标准的,节约部分按比例返还司机。”雷总展示着上个月的工资表,“基本上80%的司机都能拿1000多块的节能奖,司机积极性特别高。”
今年购入的2辆东风天龙新能源牵引车,虽数量不多,却承载着公司的转型探索。“主要跑峨眉山周边的短途运输,往返80公里,一半山路一半省道。”雷总说,起初还担心电动车扛不住重载,“结果试运营一个月,33吨标载跑下来,自建充电站的成本比外部低,算下来比燃气车的能耗成本还低一截,完全超出预期。”

公司司机李师傅对新能源车的动力印象深刻:“峨眉山脚的盘山路,坡度有15度,电动车起步一点不费劲,比燃油车还平顺。而且驾驶室隔音好,跑乡村土路灰尘大,但关窗后基本没扬尘,卧铺也舒服,中午能睡个踏实觉。”雷总透露,目前正在评估增购新能源牵引车的可行性。
“物流行业拼的就是时效,车坏在路上一天,损失可能上万。东风的服务,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雷总的语气里满是信赖。这份信赖,源于无数次的及时救援与深度赋能。
更让雷总认可的是东风的技术赋能。“他们不仅管修,还管‘教’。”每年东风服务团队都会上门开展培训:给修理工讲发动机维护技巧,给驾驶员讲节能驾驶方法,“经过培训,我们的修理工现在能独立处理小故障,不用再等厂家上门,效率高多了。”
乘风而上:从“车队”到“舰队”的新征程
“借东风之力乘风破浪,用超越之精神奋勇向前。”这是雷总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已成为峨胜物流的企业信条。在东风商用车的陪伴下,公司从最初的几辆卡车,成长为拥有72辆东风车、承包西南水泥运输半壁江山的龙头企业。
今年11月8日,东风天龙哥俱乐部成立暨天龙哥权益发布活动现场,峨胜物流正式加入为车队用户专属设计的“天龙・舰队”级别,成功解锁车队专属维保方案、积分兑换优先级等核心权益。
雷总表示:“这些权益不只是东风商用车对长期合作客户的用心回馈,更精准贴合我们大车队日常运营的实际需求,比如专属维保能减少车辆停场时间,积分能优先兑换保养、原厂配件这些养护要用的东西,不用额外花冤枉钱,养护要花多少也能提前算明白,成本更可控。”
在公共场合,雷总从不吝啬对东风商用车的喜爱:“平日里遇到其他合作企业有重卡采购需求,我总会主动推荐东风商用车——这份推荐不是随口附和,而是30年合作积累的十足底气。这些年我们累计换了280多辆东风车,不是没其他品牌可选,而是东风的产品和服务始终能跟上我们的需求节奏:从西南山区水泥重载的耐磨耐造,到如今新能源转型的探索适配,不管是车辆性能还是售后响应,从来没掉过链子。”

对于未来,雷总有清晰的规划:“利用好东风商用车的服务与指导,优化运输路线,利用大数据降低空驶率。”他望着窗外正在归来的车队:“从燃油到燃气再到新能源,东风始终走在我们前面,跟着东风走,错不了。”
从1992年的第一辆东风车,到如今的72辆“天龙舰队”,峨胜物流的三十年征程,正是东风商用车“深耕场景、赋能客户”的生动缩影。正如雷总所说:“好的伙伴,就是能一起乘风破浪,更能一起走向更远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