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目光都在注视着马斯克,大家想知道这位从政坛回归商界的“超人”,将会对特斯拉做出何种“大刀阔斧”的改革。
近日,特斯拉的一则人事变动消息引发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
据彭博社及多家外媒报道,原负责北美和欧洲销售及制造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奥米德·阿夫沙尔(Omead Afshar)离职后,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已亲自接手了欧美销售监管工作,而亚洲业务则由副总裁兼大中华区负责人朱晓彤(Tom Zhu)统筹,同时朱晓彤还将接管特斯拉全球制造业务。
这一调整被视为马斯克为扭转销售颓势、重塑全球供应链的“紧急干预”,同时也无疑给本就充满变数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
先“救”欧美市场
特斯拉此番管理层变动,背后最直接的原因或许是其在欧美市场持续下滑的销量表现。
从数据来看,欧洲市场方面,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5月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新车销量同比降幅达到了27.9%。
与此同时,欧洲纯电动汽车整体销量在5月实现了27.2%的增长,欧洲地区5月汽车总销量同比也微增1.9%。但特斯拉的市场表现却未随之改善,其市场份额从去年同期的1.8%降至1.2%,销量已连续五个月呈下滑态势,即便改款后的Model Y车型推出,也未能扭转这一颓势。
在德国、法国等核心市场,特斯拉的份额正被大众、宝马等本土品牌不断蚕食。

图源:特斯拉微博
北美市场同样不容乐观,特斯拉2025年一季度交付量仅14.7万辆,创2022年二季度以来新低。分析师预计二季度交付量将同比下滑超10%至39.28万辆。
在这样的销量颓势下,马斯克亲自接管欧美销售业务,足见其对这两大关键市场的重视以及想要扭转局面的决心。
他期望通过直接掌控销售环节,更迅速地调整销售策略,提升特斯拉在欧美市场的销量与份额。
朱晓彤“上位”,华人高管再发光
在马斯克聚焦欧美销售的同时,朱晓彤的职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朱晓彤于2014年加入特斯拉,自加入公司以来,他迅速晋升并在多个关键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主导了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建设到量产的全过程,创造了“10个月建成、45秒下线一辆车” 的行业纪录,为特斯拉在华乃至全球市场的扩张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朱晓彤接管全球制造业务以及继续统领亚洲销售,这一任命有着多方面的战略意义。
一方面,特斯拉在全球制造环节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以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朱晓彤在上海工厂积累的丰富制造与运营经验,有望推广至全球其他工厂,提升特斯拉全球制造体系的竞争力。
例如,通过优化制造流程,提升加州弗里蒙特工厂和得克萨斯超级工厂的生产效率;在墨西哥工厂建设以及4680电池量产等关键项目中,引入中国供应商的高效协作经验,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体系。
另一方面,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的关键战场。朱晓彤长期负责亚太地区业务,对亚洲市场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洞察。由他继续统领亚洲销售,能够更好地制定贴合亚洲市场需求的销售策略,抓住亚洲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提升特斯拉在亚洲的市场份额。
路透社评论称:“他已成为特斯拉仅次于马斯克的‘二号灵魂人物’,其制造与销售一体化管理能力,是特斯拉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的关键。”
变动背后的挑战与机遇
对于特斯拉而言,此次管理层的重大调整,既是应对当前市场困境的应急之举,也是对未来全球战略布局的一次重要重塑。
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帆风顺,马斯克和朱晓彤都面临着诸多挑战。
马斯克在接管欧美销售业务后,如何在短时间内制定出有效的销售策略,止住销量下滑的趋势,将是他面临的首要难题。
同时,他还需平衡特斯拉其他业务以及SpaceX、推特等其他公司的事务,精力分配将成为一大挑战。
而朱晓彤在负责全球制造业务时,需要面对不同地区工厂在文化、法规、供应链等方面的差异,如何将上海工厂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至全球,提升全球工厂的运营效率,实现降本增效,是他需要攻克的关键课题。
但挑战与机遇并存,若此次管理层调整能够顺利实施,特斯拉有望在产品竞争力、市场份额以及全球供应链管理等方面迎来新的突破:新产品量产节奏可能加快,推动平价版Model Y等车型跨越试产瓶颈。
特斯拉此次管理层震荡,无疑给其未来发展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但也为其在复杂多变的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中重新调整、再次出发提供了契机。
行业内外都在密切关注,马斯克与朱晓彤这对新的“搭档”将如何带领特斯拉破局前行,续写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传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