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部署:“2023年经济工作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变化莫测的2022年,一汽-大众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针指引下,以“中国智慧”赋能“德国品质” 扛起行业发展硬担当。
为持续发展装上“稳定器”
2023年经济工作战略部署尽管涉及多个方面,但“稳增长” 、“稳就业”排在前列。作为汽车行业的龙头,一汽-大众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克服重重困难力保生产、稳定就业,充分发挥了产业链发展“稳定器”的作用。
刚刚过去的2022年,疫情反复、芯片短缺、高温限电,一系列突发事件打乱了正常生产节奏,这对全国拥有五大生产基地的一汽-大众无疑是重大考验。
面对重重困难,一汽-大众快速布局:在长春生产、预批量中心、生产部、质保、整车物流部全体员工的奋力拼搏下,存放库区的4000台新批次CNS导航车辆在7日内完成返修并顺利交付销售,让原本不可能的任务变成了现实。
华东基地所在地青岛即墨区紧急施行静默管控,一汽-大众在接到通知不到2小时的时间窗口下,争分夺秒地协调人员、物资、运输、供应链合作伙伴,迅速完成闭环生产筹备工作。
西南基地,极限排产,按日更新生产组织方案,以2040台的单日产量,刷新了最高记录。天津生产制造端,通过28种班次节拍的灵活生产组织,奥迪Q3、探岳GTE、探岳X等多款车型实现了极限产能突破。
佛山MEB平台,在各部门高度柔性的生产配合下,奥迪Q4 e-tron项目仅12周就完成市场投放、交付给客户,再次刷新历史记录。
过去三年中,全球被疫情折磨,很多企业显现疲态。而一汽-大众全员以昂扬的精神风貌、拼搏的奋斗精神迎难而上。2022年10月24日,伴随着硬核大五座SUV揽巡在长春基地下线,一汽-大众仅用2年零7个月时间,实现从2000万辆向2500万辆的跨越,也成为2020年至今唯一产销超5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一汽-大众向着一个又一个高峰发起冲刺,这是30余年积累起来的体系能力的体现。成立30多年来,一汽-大众累计销量超2500万辆,实现工业总产值超3.5万亿元,上缴税金超6,000亿元,带动产业上下游创造近 50 万个工作岗位。
过去十年里,从成都到佛山,从青岛到天津,一汽-大众不仅建起来一座座现代化工厂,更成为推动当地民生发展、惠泽产业壮大的一座城,成就了“一座基地一座城”的佳话。
时间来到2022年,在这个极具挑战性的年份,一汽-大众坚决咬定全年目标不放松,积极发挥行业领军企业的责任与担当,在保障改革发展大局的同时,协助当地政府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激活创新发展动力源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
从企业视角看,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通过创新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点燃市场热情。基于此,2022年一汽-大众以用户为中心,三大品牌新品齐发!
大众品牌推出全新大五座SUV揽巡,补全了SUV产品战略的最后一块版图。产品端,一汽-大众SUV实现了从小型到紧凑型,从中型高端到中大型五座,再到大型七座SUV细分市场全覆盖。营销侧,大众品牌开启数智化转型2.0——整合一切资源深耕数据,驱动数智化营销变革,实现智慧营销。
奥迪品牌持续贯彻“益进革新”经营策略方针,加速“燃油+电动”产品矩阵的焕新落地;全新奥迪A8L、奥迪S8L正式上市,与奥迪A8L Horch创始人版共同形成全新旗舰产品矩阵,重构D级豪华新感知。奥迪Q4 e-tron凭借“真纯电、真豪华、真续航”的产品实力,30万级的超值价格,为用户带来纯电豪华出行新体验。
捷达品牌在2022年迎来了成立3周年的里程碑,从一个车型到独立品牌,实现了1.0阶段的稳健发展,形成了“一门三捷”的产品布局,在销售渠道、用户服务、创新营销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此外,捷达品牌逆势突围,用户数量超过50万,成为近十年来销量增长最快的新品牌,并开启“全新品牌战略”元年,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汽车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是把握行业转型升级方向。2022年一汽-大众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化数智化转型变革、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
一方面下“软功夫”,专门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积极践行全体系数字化转型战略,覆盖营销、生产、产品、采购、质保、财务、人事等关键流程域。比如在营销端,开发出“iCode五精模型”,以五轮驱动、全域运营实现精准营销;在生产上,以“智慧工厂”为载体,通过创新开发软件模型、算法等,深挖数据潜能,持续打造精益化、柔性化、数字化协同的生产新模式。实现业务与IT深度融合,双轮驱动。
另一方面啃“硬骨头”, 总投资几十亿的“新技术开发中心”、“汽车试验场”、“新能源中心”相继落成,进一步夯实了一汽-大众在新技术、新能源开发测试方面的优势。一汽-大众目前拥有研发人员近3000人,除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建立前沿领域技术储备外,对于从德国引进项目,承担的开发分工已达到70%。
近年来,智能电动化浪潮席卷汽车行业,新概念、新口号层出不穷。然而,一汽-大众守正创新,坚持务实的稳健作风,保证国际标准的高品质与服务。
换言之,一汽-大众为“德国品质”赋能了“中国智慧”, 旨在为中国用户带来美好的出行体验。
书写合资合作新篇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一汽-大众对本土零部件企业从工作方式、供应商管理、技术指导、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指导和帮助,带动供应商协同发展,大大增强了供应链的韧性。
30多年来,一汽-大众与供应商之间从1.0阶段的采购关系,逐步进化为以成本优化为核心的2.0精益管理阶段,继而升级为以全生命周期和全价值链总成本最优为核心的3.0大采购阶段。
正是因为一汽-大众始终坚守“战略合作伙伴”的格局,坚持与供应商携手共赢。因而在疫情变化莫测的2022年,一汽-大众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相帮扶、相互信任、协同作战,保障了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合资合作1.0”阶段,在中德股东双方高屋建瓴的战略引领下,一汽-大众坚持“全价值链本土化”原则,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供应商,打造出一系列高标准的零部件制造与供应体系,成为中国市场的开拓者。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汽车产销第一大市场,在新能源、智能化等领域领跑全球。一汽集团董事长徐留平提出了合资合作2.0理念,明确了高效益转型增长,通过“双轮驱动”,做强燃油车的同时,在新能源、智能网联以及新的业务数字化方向转型。
2022年11月,一汽-大众第五次亮相上海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与大众汽车集团签订合作备忘录,推进一汽-大众“合资合作2.0”模式持续走向深化。
“合资合作2.0阶段”较之前“1.0阶段”最突出的提升,是更强调“共创共赢”的价值理念——一方面将德国领先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制造经验持续引进来,另一方面让中国的新趋势、新洞察、新技术“走出去”,充分发挥中德双方优势,将1+1>2的加成效果发挥到最大。
2022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作为中德两国高水平合资合作的楷模,中国高水平利用外资的典范。回首过去,一汽-大众凝聚了双方的优势,构建起世界领先的生产、研发、质保、采购和服务等全方位的强大体系能力。
展望未来,一汽-大众将持续深化共创共赢的“合资合作2.0”模式,将德国领先的产品技术和生产制造经验进行本土化创新,积极落实“双循环”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当好领跑者。
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在落实‘双碳’目标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表明未来我国“双碳”工作仍将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同推进。
面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命题,一汽-大众正以“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为目标,加速“低碳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从产品、生产、上下游产业、社会公益等方面,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的承诺。
2022年8月29日,第三届一汽-大众 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正式启动,构建产学研共创共融的生态圈,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汽-大众《2020/2021可持续发展报告》与《汽车环保创新白皮书》双报告发布,全面反映了一汽-大众践行绿色环保的经营理念和创新实践的重要成果。截至目前,一汽-大众已带动1500余家经销商、130家重点供应商提升环保水平,实现了产品生命周期的全过程管理。
同时,一汽-大众在绿色环保、灾害救助、儿童关爱等多个领域,累计投入超亿元。
2022年上半年,吉林长春遭受疫情冲击,生产生活面临停滞。一汽-大众第一时间捐助2000万元。9月5日,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汽-大众通过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紧急捐赠人民币500万元,用于支持泸定地震救灾以及灾后重建。
2022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汽车行业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的双重压力,一汽-大众凭借30余年积累的体系能力战胜重重挑战,彰显行业担当,实现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行业领军企业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成为汽车行业稳健发展的“压舱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