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特斯拉、阿斯顿 · 马丁之后,又一家豪华车企高管跳槽戴森。近日,外媒报道称,离职不久的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罗兰 · 克鲁格已加盟戴森,将常驻新加坡,全面负责戴森的电动汽车项目。

英菲尼迪前全球总裁克鲁格
戴森首席执行官罗文在宣布这项人事任命的同时表示,戴森准备将总部迁往新加坡。
在招揽其它车企高管的同时,戴森已经组建了一支由400多名英国工程师组成的研发团队,进行了三年多时间的电动汽车研发。戴森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曾在一封致员工内部信中透露,这支研发队伍中的工程师多出自特斯拉、宝马与阿斯顿 · 马丁等知名车企。
2018年9月,戴森投资1.16亿英镑在英国哈拉温顿的一座废弃飞机场里,打造了电动汽车测试场。
按照规划,戴森在新加坡筹建的电动汽车工厂将于今年开工,2020年完工投产,在2021年发布首款电动汽车。
一切迹象表明,家电圈的网红戴森说要造车,是认真的。那个推出一款卷发棒,引发全世界男生迫不及待赞女友“直发很美”的戴森,真的要来了。
罗文表示,“我们希望能够利用戴森技术和创新精神,进入并颠覆另一个行业。”
戴森手握哪些王牌?
那么,戴森立志“颠覆另一个行业”的底气从哪来?
这就要从其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说起了。詹姆斯 · 戴森出身于教师家庭,1970年毕业于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家具设计和室内设计。1979年,他自己研发了一种新型气旋式吸尘器。这个产品后来获得了国际设计博览会奖,为后来创办戴森公司奠定了技术基础。

戴森创始人詹姆斯 · 戴森
就像本田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福特创始人亨利 · 福特一样,詹姆斯 · 戴森是不折不扣的技术出身。这位七旬老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现在依然对技术着迷。
而戴森决定造车,也并非一时心血来潮。
1988年,一篇关于柴油机废气有害于人体健康的论文触动了詹姆斯 · 戴森,他决定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污做点什么。
1990年3月,詹姆斯 · 戴森与他的技术团队着手研究气旋过滤技术,用于汽车废气系统捕捉细微颗粒物。可惜当时车企对汽车排污问题并不重视,这项技术并没有找到买家。

这位技术狂人并未放弃,他决定自己制造电动汽车,并投入精力研发新的电池技术,詹姆斯 · 戴森坚信电动汽车可以从源头上解决污染问题。
有了电池技术积淀,2015年,戴森还收购了一家被称为“今后电动汽车支柱”的全固态电池创业公司Sakti3。与传统锂离子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内部没有液体电解质,避免了发生化学反应或过热的风险;在相同容量下,固态电池的体积也要比传统电池小20%到30%。更轻、更节能的固态电池能够进一步减轻电池组重量和对控制系统的要求。
詹姆斯 · 戴森透露,他们将开发一种可拆卸的盒式固态电池组,安装在传统燃油车发动机舱的位置。
手握打造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电池技术,这是戴森的一张王牌。
除此之外,戴森还握有另一张王牌,即数码马达技术。
据悉,戴森每年用于研发电机马达的费用就高达3亿美元,其致力于让马达在性能和噪音方面达到完美平衡,该技术同样也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制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