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国内用于区分高低配车型的ESP(甚至很多车型全系都没有ESP),在欧盟居然要强制安装了。对于这个在关键时刻能保命的装备,为何在国内的普及率却很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于ESP系统都持何种态度呢?

1、什么是ESP
ESP全称是: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即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包含ABS及ASR,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

ESP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
(上述解释来自汽车之家)
ESP的效果到底如何?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进行的研究表明,将ESP作为标准配置能有效降低34%的轿车单车事故、71%的轿车翻车事故,而SUV的单车事故甚至能降低59%。NHTSA的报告还提到,如果标配ESP主动安全系统,每年在美国多达1万零3百个生命能够得以拯救,25万2千起人员伤害能够得以避免。依据NHTSA专家介绍,ESP是继安全带发明后最能拯救生命的科技。此外,北美高速公路保险协会(IIHS)的研究也表明,安装ESP能有效降低43%致命的交通事故。
2、各种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ESP”是德国博世公司的注册商标,原则上只有博世公司可以使用。但实际上,提供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的厂家有很多,并不止博世一家。目前,全球前6大电子车身稳定系统制造商分别是:德国博世、美国天合、德国大陆特维斯、日本电装、日本爱信、美国德尔福。

同时,不同的汽车生产厂商会采用不同车身稳定系统厂家的解决方案,并与自己开发的车型相匹配。从而不同汽车厂商对车身电子稳定控制系统也有不同的叫法。但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所起到的作用和博世公司的ESP是一样的,其目的都是保证车辆的稳定性,减少交通事故。
以下是各汽车厂商对装配于旗下汽车产品上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的称呼:常见的有丰田的VSC,沃尔沃的DTSC,宝马的DSC,本田的VSA,马自达的DSC,福特的ESP,日产的VDC,斯巴鲁的VDC,保时捷的PSM,通用的ESC。
注:为方便称呼,本文中都以ESP代称各种类型的车身电子稳定系统。
3、ESP成本几何
根据美国高速公路安全管理局(NHTSA)的调查,ESP作为基于ABS系统的衍生装置,其在ABS基础上增加的成本仅有111美元,折合人民币不到700元。即使ABS上加装ESP后的总成本也只有479美元。

综上所述,从技术角度来说ESP并没有相像中的那么复杂,本身其成本并不高。此外,其技术也并非由博世一家所垄断,各个ESP技术提供商之间的市场竞争压力也不小。因此,汽车生产厂商装配ESP的综合成本并不高。
但对于这700元的成本,国内的汽车厂商显得并不那么慷慨。很多车型都只有最高配的旗舰版才会有,甚至很多车型全系都不配ESP。更可恨某些车型明明在欧洲、美国全系标配ESP,一到国内却不见了踪影。好在,部分车企也提供ESP的选装包,但价格却从2000元到5000元不等。
显然,汽车厂商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玩“减配”其实已经不是什么新鲜招数了。对于ESP这种看不见摸不着,平时甚至很难察觉得到的配置,无疑成了减配的首选。
|